記者 王志偉 攝
□聶順榮
冬至是我國農(nóng)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(jié)氣,也是一個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。我國古代很重視冬至,當作一年中較大的節(jié)日來過,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說法。在華夏五千年文明進程中,冬至逐漸形成了風雅的文化,值得細細品味。
內(nèi)涵豐富的別稱。古時冬至有很多別稱,如:“亞歲”,古代過冬至節(jié),其隆重僅次于過年,故稱。如曹植《冬至獻履襪頌表》:“亞歲迎祥,履長納慶?!薄澳现痢?,因冬至日太陽行至最南而得名。如《左傳·僖公五年》:“春,王正月,辛亥,朔,日南至?!薄岸讨痢保蚨寥瞻滋熳疃潭妹?。《禮記·月令》:“是月也,日短至?!薄伴L日”,因冬至后,白天變長而得名。《禮記·郊特牲》:“郊之祭也,迎長日之至也?!薄皣拦?jié)”,如梁元帝《纂要》:“冬日玄英……普曰嚴節(jié)?!薄耙魂柹?,冬至后始生陽氣,故稱。唐代杜牧《冬至日遇京使發(fā)寄舍弟》詩:“遠信初逢雙鯉去,他鄉(xiāng)正遇一陽生?!薄岸?jié)”,《南齊書·武陵昭王嘩傳》:“冬節(jié)問訊,諸王皆出,嘩獨后來?!?/p>
意境唯美的詩詞。冬至時節(jié),文人們往往借景感懷。唐代詩人戎昱《謫官辰州冬至日有懷》:“去年長至在長安,策杖曾簪獬豸冠。此歲長安逢至日,下階遙想雪霜寒。夢隨行伍朝天去,身寄窮荒報國難。北望南郊消息斷,江頭唯有淚闌干。”詩人身處南方,冬至日撫今追昔,感慨頓生,不由得淚流滿面。宋代范成大的《滿江紅·冬至》則描述了冬至節(jié)氣與親朋一起歡聚的情景:“寒谷春生,熏葉氣、玉筒吹谷。新陽后,便占新歲,吉云清穆。休把心情關(guān)藥裹,但逢節(jié)序添詩軸。笑強顏、風物豈非癡,終非俗。清晝永,佳眠熟。門外事,何時足。且團圞同社,笑歌相屬。著意調(diào)停云露釀,從頭檢舉梅花曲??v不能、將醉作生涯,休拘束?!?/p>
韻味無窮的諺語。民間流傳著許多冬至諺語:“冬至西北風,來年干一春”“冬至打霜來年旱”“冬至有霜,臘雪有望”“冬至有霜年有雪”“冬至無雨一冬晴”“冬至無雨,來年夏至旱”等等,這些是人們根據(jù)冬至時節(jié)的風、霜、雨、雪情況,判斷未來天氣的;“冬至餛飩夏至面”“冬節(jié)丸,一食就過年”“冬至不端餃子碗,凍掉耳朵沒人管”“冬至到,吃水餃”,這是體現(xiàn)冬至食俗的;“寒風蕭蕭冬至到,暖身進補正當時”“冬至進補,春天打虎”“冬至蘿卜夏至姜,適時進食無病痛”,這是提醒人們養(yǎng)生的。這些諺語通俗易懂,引人回味。
寓意深遠的風俗。我國古代很重視冬至,這一天要舉行祭天、祭祖、拜師、賀冬等慶祝活動。祭天是期望蒼天庇護萬民。祭祖以表達對祖先的懷念和感恩。冬至堪稱中國最早的教師節(jié),在古代不少地方要舉行祭孔拜師儀式,行衣冠拜師禮。拜師活動傳承了尊師重道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。賀冬,在民間,這一天南方有吃冬至米團的習俗,北方則有宰羊、吃餃子、包餛飩等活動。
數(shù)九、畫九的習俗。民間習俗,從冬至這一天開始數(shù)九。九為極陽之數(shù),一九有九天,共有九九。古人認為,九九八十一天之后,寒冷遠去,春天開始,“九盡桃花開”。從數(shù)九開始,意味著寒冷的冬天真正來臨。古人心思細巧,極盡風雅,不僅數(shù)九,而且喜歡“畫九”,民間有繪制“九九消寒圖”的習俗,浪漫雅致,極富情趣,深得文人雅士喜愛,連閨中女子也會用胭脂點染梅瓣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