齊河傾力打造沉浸式舞臺劇,解鎖黃河文化“根與魂”——“大河上下”起新韻

《大河上下》第一幕中《大禹治水》演出場景

《大河上下》第五幕中《凌汛》演出場景

□本報記者鐘偉本報通訊員陳璐張軍

當虞舜祭河的青銅禮器在數(shù)控水幕中若隱若現(xiàn),當1969年凌洪搶險的破冰號子穿透氤氳霧氣破空而來……一場橫跨五千年的“黃河敘事”在齊河泉城歐樂堡度假區(qū)的華林大劇院震撼啟幕?!拔逡弧奔倨?,大型沉浸式舞臺劇《大河上下》首演,以“科技為筆、文化為魂”,在九曲黃河之濱書寫下新時代文化傳承的鮮活篇章。

黃河敘事 “以史為骨、以情動人”

峨冠博帶的舜帝昂首闊步登場,身上的先民服飾引人注目。這些服飾的細節(jié)均考據(jù)自山東龍山文化遺址,讓“禮出東方”的文明起源不再是課本上的鉛字,而成為可感知的文化體驗。

“這不是簡單的文物復現(xiàn),而是通過‘禮樂治世’與‘黃河安瀾’雙主線,讓觀眾在大禹治水洪流中感受‘疏川導滯’的智慧,在人民治黃場景里觸摸‘團結、務實、開拓’的精神脈絡?!鄙綎|省坤河旅游公司總經(jīng)理李佳珊介紹,創(chuàng)作團隊耗時14個月,深入黃河沿岸多個歷史現(xiàn)場采風,從3000余件治黃文物中提煉出劇中的六大史詩性敘事篇章,“《大河上下》全景沉浸式史詩秀,以科技賦能黃河文化,從淬火成器龍山文化的興起,到大禹治水的文化認同、齊魯名士風流、黃河治理,頌古歌今,生動詮釋了‘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’的治理智慧?!?/p>

最令人動容的當屬對現(xiàn)代黃河的演繹。舞臺上,1969年黃河山東段凌汛的驚險一幕被逼真還原。大雪紛飛,LED屏呈現(xiàn)出森然林立如刀劍般的冰凌。飾演子弟兵的演員倒掛威亞,以近乎垂直的角度扎入“冰窟”。當戰(zhàn)士托舉著受困群眾從冰凌中緩緩升起時,劇場內啜泣聲、贊嘆聲交織。

而最富深意的故事,其實藏在劇場之外。歐樂堡度假區(qū)所在的黃河北展區(qū),曾是默默守護兩岸安寧的抗洪“備演”地。隨著黃河小浪底工程建成運行,“人民治黃”取得決定性勝利,這片土地迎來新生。如今,一座累計投資超200億元的現(xiàn)代化旅游度假區(qū)拔地而起,山東省坤河旅游公司不惜斥資數(shù)億元打造《大河上下》,推出黃河山東段乃至全流域第一部“黃河主題”室內大型旅游演出。這份魄力的背后,是對黃河深深的情懷,更體現(xiàn)了其傳承與展示黃河文化的使命擔當。

“我曾是黃河里的娃,每天挖一身泥巴回家,抓起剛出鍋的饅頭,被娘追著拿掃帚打……”《黃河謠》的歌聲在劇場回蕩。質樸的歌詞,唱出了一代又一代黃河人的成長故事。從辛勤耕耘的農(nóng)耕文明,到日新月異的城市現(xiàn)代化建設;從對黃河文化的傳承,到生態(tài)高質量保護與發(fā)展……每一步都奏響了黃河流域生生不息、奮勇向前的時代主旋律。

科技賦新 立體矩陣再現(xiàn)歷史文化意象

“天下大水”啟幕,驟雨般的水花撲面而來,前七排觀眾瞬間“濕身”——這不是意外,而是主創(chuàng)團隊刻意為之的“觸感敘事”。舞臺上引來的真實水體在舞臺激起10余米浪墻,30名演員化身治水勇士,在激流中演繹“鯉魚躍龍門”般的高難度跳水。一位觀眾坦言:“當水花濺進脖子時,我忽然讀懂了‘人定勝天’四個字的深刻含義。”

高清屏加上高清視頻渲染,配合多通道音頻布局與三維聲場渲染技術,讓觀眾仿佛置身于一個個歷史現(xiàn)實場景?!澳切┯涊d在史書里的場景,此刻都在科技的賦能下變得觸手可及?!比A林大劇院總統(tǒng)籌趙永亮介紹,劇中運用的多項技術都是為這個舞臺專門制定的,比如臺下的50余套運動機械,臺上的90套升降屏、60套升降機械等,在“海陸空”立體矩陣構造出的三維空間中再現(xiàn)歷史文化意象。

舞臺上,140余塊獨立升降屏組成可變形矩陣,通過280根鋼絲繩與信號電源線同步控制,實現(xiàn)千余種空間組合。核心升降屏以3米/秒的升降速度打造“時空折疊”效果,在唐代封禪場景中,泰山從平地拔起僅需5秒。最驚艷處當屬“敦煌飛天”的立體呈現(xiàn):20位舞者身著唐代裙裾,在威亞牽引下完成“螺旋飛天”等高難度動作。當她們手挽手組成旋轉的“蓮花寶座”時,劇場內驚呼此起彼伏,有觀眾激動地說:“比在敦煌壁畫前看得還真切!”

李清照的扮演者——領隊張曦萍對舞臺科技的運用感受頗深:“當定制的高清防水屏幕與升降臺化作‘曲線橋’,機械結構隱匿于月下荷田之中,我踏橋而出的瞬間,仿佛真的走入了李清照的詞境?!?/p>

團隊協(xié)作 60米臺口的精密交響

在這場文化與科技的盛宴背后,是“隱形指揮官”催場主任的精準調度和30人技術團隊的默默付出。催場主任統(tǒng)籌200余名演員、超60米跨度的外臺口多角色換裝,依托化妝間通聯(lián)系統(tǒng)與對講機指令鏈,實現(xiàn)“先下后上”的無縫銜接。比如唐代飛天演員需在90秒內完成威亞穿戴、宋裝換為胡服,誤差控制在3秒內。

控制室里,技術團隊分機械、燈光、視頻等模塊實時監(jiān)控140塊升降屏的電源信號穩(wěn)定性,單屏日均調試超30次,累計修復信號故障200余次。華林大劇院技術總監(jiān)趙永慶介紹:“就以在舞臺中央的這個75寸‘102c’屏幕為例,為了達到最好的展示效果,這一個屏幕就經(jīng)過上百次實測調校,為的就是實現(xiàn)科技呈現(xiàn)與藝術表達的完美契合?!?/p>

《大河上下》還有“姊妹篇”——《九曲黃河魂》水影秀。欣賞完室內表演的游客,沿著華林大劇院附近的大湖東岸,步行15分鐘到北岸,觀看這場夜幕中的水影秀。在迷人夜色中,周圍的宮殿式建筑群如同天宮仙闕,湖水如同鏡子,將美景與星光盡收。

“齊河的探索揭示了文化‘兩創(chuàng)’的三重啟示:以科技解構文化基因,以體驗重構傳播邏輯,以產(chǎn)業(yè)厚植傳承土壤。”齊河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劉光星表示,該劇將厚重的歷史轉化為可感知、可參與、可消費的文化產(chǎn)品,為沿黃省份提供了“從文化資源到文化生產(chǎn)力”的轉化范式。

德州新聞網(wǎng)版權與免責聲明:

①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德州新聞網(wǎng)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德州新聞網(wǎng),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 德州新聞網(wǎng)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(wǎng)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
②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(非德州新聞網(wǎng)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
③鑒于本網(wǎng)發(fā)布稿件來源廣泛、數(shù)量較多,如因作者聯(lián)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(lián)系,著作權人發(fā)現(xiàn)本網(wǎng)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,請主動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提供相關證明材料,我網(wǎng)將及時處理。